知識(shi)普及: 各HMI/SCADA軟件之現(xian)狀
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各種HMI/Scada軟件百家爭鳴。
那是PLC + HMI 跟DCS PK的年代。
隨著競爭的白熱化,并購此起彼伏,獨立的HMI軟件廠家多被各個自控系統廠家收入囊中以補充或完善自己產品線。
目前完全獨立的 HMI/Scada 軟件廠家已經不多了。
我們且先看看那些個曾經很知名的 HMI/SCADA 軟件廠商現在都花落誰家。
1. Wonderware
Wonderware是 HMI/Scada軟件市場無可爭議的王者。 就算其Scada市場地位略有不足,但是其Scada技術實在是不輸于絕大部分廠商, 而HMI市場份額更是如日中天。
可惜的是,美人總有容顏衰老的時候,英雄也難免遲暮。
Wonderwa 本是美系HMI廠商,以Intouch 軟件成名。 后被英國 Invensys 集團收購。2013年,Invensys集團向施耐德電氣集團出售了自己的全部的自動化業務。 Wonderware也隨之并入 施耐德旗下。 不過目前Woderware的團隊還沒有完全并入 施耐德的HMI產品線團隊。 這估計還得有個內部PK 整合的政治斗爭的過程。
Wonderware的主打產品Intouch就不用多費口舌了,目前除了Intouch外,Wonderware 還有 IAS系統(可以簡單理解為Intouch的企業版)。 另有 INBatch系統、WebServer組件、Historian數據庫、PEM系統、MES系統等。 客觀的說,其PEM 和MES等國內幾乎沒什么業績。 其實在海外也沒什么業績。 但是其HMI產品線,以及Scada產品線,及其周邊產品在業內還是大大有名的。
另外使用Wonderware產品做DCS 操作員站的主要還是其兄弟公司,如歐陸使用Intouch,而Foxboro則使用WAS--Infusion。
Wonderware目前真正要頭痛的恐怕還是被施耐德并購后的內部整合問題。---- 這個地盤聽誰的,誰說了算。這才是最緊要的問題。
2. Intellution
iFix 是Intellution的核心產品。 iFix 過去好像號稱全球業績第二的 HMI軟件,貌似后來被WinCC 超越了,至今也無權威部門提供客觀數據佐證。
Intellution 公司先是賣給了 Emerson,隨后,Emerson又把Intellution 賣給了GE自動化。
目前Intellution在GE大旗下活的挺Happy的。
Intellution的產品線除了iFix外,還有iBatch、Web Portal、iHistory等, 相比Wonderware, Intellution的軟件產品線似乎沒有Wonderware全,但是在 HMI/Scada 這個專業領域內, iFix 確實不比Intouch差多少。 甚至產品線更完善。
iFix 除了匹配目前GE的PLC外,也在走西門子PCS7的路子---- 用自家的HMI軟件結合自家的PLC來搭建一個DCS系統出來。
GE將其命名為 PPS。 HMI軟件主要就是選擇iFix 做PPS系統的人機界面。
但是把iFix用的最成功的,卻是Emerson。 Emerson的DeltaV 系統即使用iFix作為其人機界面。
從現在來看,當年Emerson收購Intellution似乎 主要就是為了從iFix哪里拿到核心代碼,然后自己再深入的進行二次開發和改造。 Emerson DeltaV中的iFix 是無縫嵌入的。 其兼容性十分的好。 據算是GE自己的PPS系統,其iFix都更多的像是個外掛。
我們這樣理解,Emerson此前(qian)一直(zhi)都是在用(yong)Fix/iFix 作為DeltaV的人機界(jie)面軟(ruan)件來用(yong)。想深入掌控,發現畢(bi)竟(jing)是2個公(gong)司,不是很好協調,那干脆全資收購Intellution, 藉此拿到iFix的全部(bu)核心代碼。基本上理解透(tou)了。 轉手(shou)再把iFix賣(mai)給(gei)GE。 真(zhen)是超級(ji)精明的算盤。 客觀(guan)而言,GE相比Emerson 也確實更需(xu)要iFix。 Emerson 畢(bi)竟(jing)是DCS系(xi)統。DeltaV 后續一直喊著要推出自主的HMI組件用來替代iFix。卻至今未發布。 可見以Emerson這樣的巨頭想要沒有經過很久的積累,做一個比iFix更出色的HMI軟件出來有多難。 雖然現在Intellution 屬于GE,但是跟Emerson一直還有研發互通的協議。
國內DCS廠家中好像就Supcon的SupView 軟件是用iFix做人機界面的。其他暫未聽說。
3. WinCC
WinCC 一直就在西門子旗下。 至今也在西門子旗下。
WinCC號稱歐洲業績第一,全球業績第二,當然了這個第二的名詞和iFix一直還在打嘴仗。
但是我要是說WinCC 是中國區盜版HMI軟件市場中無可爭議的第一,恐怕不會有多少人會反對。
不過從WinCC V7.0 開始西門子正在慢慢的收網, V7.2的網子收的更緊了一些。
4. Citect
Citect 本是澳大利亞的獨立軟件公司。 后被施耐德電氣收購。
Citect 的市場地位跟前述三位就想去甚遠。 不過這幾年借助施耐德的捆綁銷售也算戰績斐然。
國內采用Citect 做DCS系統人機界面的 應該主要就是和利時了。MACS3 和MACS4 的操作員站軟件內核都是 Citect 5.42
施耐德也跟GE一樣,模仿西門子PCS7 推出了自己PLC架構的DCS系統--PES。
PES的 人機界面軟件也是 Citect。 不過貌似在國內國外,PES都木有賣出去多少套。
目前PES系統著重突出的就是綠色和節能。 內置能源管理模塊組件。
5. Cimplicity
Cimplicity是GE的HMI軟件產品,好像一直就在GE旗下,不是收購過來的產品。
Cimplicity 在GE內部地位也很詭異。
說GE重視它吧,好像壓根沒對iFix那么重視。
說不重視吧,貌似一點都不對,GE的 GMR的SIS系統原則上只能用Cimplicity HMI軟件時,才能實現跟3個表決型CPU的同時通訊。也只有Cimplicity 軟件才能跟GE 最昂貴的 Mark VIe 系統通訊(Mark VIe 也是TMR 3重表決型結構)。甚至于要和Fanuc的數控機床通訊,其驅動只有Cimplicity有,iFix都沒有。
GE對Cimplicity 投入的研發資源也不小的。只不過Cimplicity自己沒有做出傲人的成績來。
不過,可能GE壓根也就不看中這些吧。就個HMI市場,做的再大,能有多大?
6. FactoryLink
FactoryLink 原本屬于 UGS旗下的Tecnomatix子公司。
對于大部分人而言,這個軟件似乎更偏門。 甚至還不如AB 的HMI軟件出名。
UGS 在PLM領域是無可爭議的王者,甚至有壟斷地位。西門子收購UGS補充PLM產品領域的空白,FacktoryLink也并入西門子旗下。不過,目前已經被束之高閣了。 西門子也很果斷的,為避免跟WinCC競爭,直接將其雪藏并引導其生命周期走向終結。
FactoryLink本身其實是很出色的軟件。施耐德在收購Citect之前,有一款HMI軟件產品叫 Monitor Pro。 其實Monitor Pro 就是FactoryLink的貼牌產品。
7. PVSS
PVSS 是奧地利ETM公司的產品。
在自控業界,其實很少有奧地利公司出現在世人眼前的。
PVSS在業內揚名,主要還是依靠紐約地鐵。 紐約地鐵近兩千萬點的Scada系統。 就這一個業績足以使的PVSS在Scada業內達到巔峰位置。 PVSS 明顯是針對大系統的。
目前,ETM公司被西門子收購,PVSS并入西門子的產品線。
PVSS很明顯市場定位和 WinCC是不沖突的。典型的針對大型Scada系統的。
所以,PVSS被并購后,沒有(you)被滅掉。而且還要逐步(bu)的(de)發揚光大。PVSS主要的對手不是 Intouch,iFix,Citect,Cimplicity那些。 很明顯是 Honeywell Scada,Foxboro Scada,Televent Scada等。 PVSS也是跨平臺的,有Unix 和Linux平臺。
不過西門子還是做了一個給 WinCC 連上貼金字的事情, PVSS 現在又名--WinCC OA(WinCC開放架構)。
雖然產品不能跟WinCC 整合,至少先把名字弄的相近再說。
8. Telvent OASys
Telvent 也是牛叉公司,人家自己都在納斯達克上市了。
后來被施耐德電氣收購。 主要是施耐德的電網部門。
并購后,主要是寄希望于整合Telvent的產品線實現電網的Scada。
在法國,Telvent 還是為施耐德做了不少電網Scada項目的,但是在國內,電網Scada的市場情況,大家都懂的。
在國內,Telvent 只能集中精力去關注油氣管線,油氣田這些Scada項目。
OASys 原則上服務器必須用Unix,只有操作站可以用Windows。
-- 難道裝牛叉的 Scada 都得用Unix/Linux 來跑服務器么? Windows 真的就那么爛么?
9. Clear Scada
這個又是一個偏門點的Scada軟件品牌。
原本屬于加拿大的Scada Pack 公司。
Scada Pack公司既有 RTU300系列的硬件產品,又有Clear Scada這樣的軟件產品。
現在被施耐德電氣全資收購。
Scada Pack 主要也是專業主攻油氣田領域。
不過施耐德內部給Clear Scada的定位不是很明晰。
頗有主推RTU300硬件,但是逐步冷落Clear 軟件的意思在里邊。
10. Scada Vantage
Scada Vantage 是ABB PAOGP的產品。
我已經記不清該產品的起源了。 大致是 ABB過程自動化事業群的石油與天然氣化工部門的 北美分部一直在和北美的一個軟件公司合作研發。 早期的名字叫 Scada Protal。 除了專注于油氣領域的Scada外,還曾淺層的涉足過電網Scada領域。
后來因為ABB PA內部的政治問題,該產品線被擱置了挺長一段時間。
再后來OGP部門(石油天然氣與化工部門)力排眾議,將該軟件公司收購并置入ABB旗下。
新版本的名字主要就叫Scada Vantage了。
這是一個在國內比Telvent還偏門的Scada軟件,其不知名程度直追Clear Scada。
該軟件有明顯的DCS系統的風格。但是和ABB的旗艦DCS系統--800xA 又有著巨大的差別。
我們換個角度,來捋一捋各個自控廠家旗下都有哪些HMI/Scada 產品線吧。
A. ABB
主要還是Scada Vantage. 雖然ABB的電網Scada產品種類更多,但是我確實不清楚。
B. Emerson
Emerson 的DeltaV DCS人機界面軟件內核是iFix,但是Emerson的Scada軟件用的還真不是iFix。
到底用的是哪一個,還是自己研發,我也沒看出來。
C. GE
大眾化的主流產品-- iFix;
自己給自己用的高大上產品-- Cimplicity。
D. Honeywell
主做DCS但是可以“兼職”做Scada的軟件 -- PKS
主做Scada 的軟件-- HS
E. Iconics
Iconics 的Genesis軟件的最大賣點是 X64 和3D界面。
全OPC通訊。
F. Rockwell
單機版本的 RSView32
網絡版本的 RSView SE
G. Schneider
1. 收購(gou)較早的HMI/Scada 軟件-- Citect;2. 收購過來專注于大型Scada的-- Telvent OASys;
3. 收購的較晚的Scada軟件--Clear Scada;
4. 收購的最晚,但是業內地位響當當的HMI/Scada 軟件-- Wonderware(Intouch 和IAS Infusion)
5. 隨著Foxboro收購過來,還不知道該如何安置的大型Scada軟件-- Foxboro I/A Scada.
H. Siemens
1. 根正苗紅的HMI/Scada 軟件-- WinCC;
2. 收購過來后就慢慢滅掉的HMI/Scada 軟件--FactoryLink;
3. 收購過來主打大型超大型Scada項目的 -- PVSS。
I. Wizcon
嚴格來說,現在以色列公司 Wizcon 應該是全資屬于 發過Elution公司的。
新名字也改了,不叫Wizcon,改叫Control Mastro了。
另外還有很多其他的公司,如法國彩虹,還有Movicon等,都不能一一勝數了。
從并購的角度來看,西門子的并購是成功的, 該滅的滅掉,該保留并發揚光大的繼續保留。留下來的要形成優勢互補而不是內部競爭; GE的iFix 和Cimplicity 也是相處甚歡,各玩各的,互相補充; 但很明顯 施耐德的收購就頗顯盲目一些。這可能跟施耐德本身是投資集團有一定的關系,高層領導更多的是關注財務報表,關心收購后能整合多少市場資源進來,卻很少去關心并購后自家旗下的多個產品線會處于一個什么樣的地位。 老實說目前施耐德旗下的HMI軟件產品線最多也最亂。 恐怕施耐德自己都理不清楚頭緒,也不太清楚到底該怎么辦。 例如 Foxboro的I/A Scada 和Telvent的OASys 過去一直就是競爭對手。2者都是SUN Unix平臺下的專業Scada軟件,專注的行業也是高度重合的-- 油氣領域。 但是這2個產品線差異又巨大,無法整合; Wonderware Intouch 和Citect產品線也是高度重合。Citect 并購進來比較早,頗有大房先入為主的氣勢,但是Wonderware產品強勢,頗有小三殺進來要干翻大房的架勢,實在是不好調和。 同時Wonderware的Infusion 還可以跟Foxboro 進行整合的。 幾個兄弟之間竟然也有合縱連橫的形勢。 而Clear 就像一個沒人看得上的小兄弟,在默默的練內功,憋大招。 如此混亂之形勢,不好好整合的話,會引起很大的內耗的。
最后,一句話總結(jie)。 自(zi)控行業這趟渾(hun)水,也不(bu)是(shi)那么好(hao)蹚(tang)的。 這里(li)就是(shi)江湖(hu)啊。